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在社交媒体上点赞了某样内容或者把某条视频完整浏览完毕,那么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社交媒体都会一直给你推送相似的内容。那么这个时候需要引起你的注意了,你可能走入了自媒体时代社交平台的“信息茧房”!
什么是“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是指个体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由于个人偏好、算法推荐或社交环境的影响,长期只接触与自己观点一致或兴趣相近的信息,从而像被包裹在“茧房”中一样,逐渐失去接触多元信息的机会,导致认知狭隘化的现象。通俗来说就是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信息茧房”现象?
经研究发现,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交媒体的算法推荐机制。拿抖音的协同算法举例,它是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推荐算法,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内容推荐,协同过滤算法主要分为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两种类型。比如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推荐。例如,如果小红和小明有相似的兴趣偏好,当小红对某一内容作出点赞、收藏、评论等展现出兴趣的操作时,系统可以将这项内容推荐给小明。二是人们的选择性心理。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这种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心理,使得用户在信息获取中逐渐形成固化的偏好。三是受到社交关系网络的影响。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形成的社交关系网络可能与线下生活不同,它更倾向于自己的喜好。比如我喜欢某明星,那么我在社交媒体上可能会结识一些同样喜欢该明星的粉丝,那么我们相互之间分享的内容可能大多数时候也和该明星的动态有关。
“信息茧房”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一是长期接触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导致思维固化,难以理解不同观点。二是心理偏见。“信息茧房”容易使人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甚至将偏见视为真理,拒斥其他合理观点。三是降低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茧房”容易让我们只接触到片面的内容而不能看到更多元化的信息。四是创新思维下降。创新需要人们头脑风暴,需要不同领域知识的碰撞,然而“信息茧房”限制了人们接触新思想和观念的机会,从而阻碍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果已经走入了“信息茧房”,应该怎么走出来呢?
1.主动打破算法控制
比如在社交平台(如微博、抖音)设置中关闭“个性化推荐”或“兴趣推荐”功能;定期清理数据,删除APP内的浏览记录、搜索记录(如淘宝、抖音等),重置算法对你的标签。
2.多元化信息获取
我们可以主动拓宽信息来源,关注不同领域的知识。对同一事件,对比不同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对此事件的看法。
3.重建社交网络多样性
可以主动接触不同圈子的人,参加线下活动,结识不同知识背景的人。
4.培养批判性思维
我们可以对接触到的信息保持质疑态度,避免盲目接受。
内容来自:科普中国
责编:何卓
来源:科普中国 科普中国
县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搬迁升级揭牌
深入推进“六大新行动” 全面实施“七大攻坚” 丨双稻轮作插秧忙 农机服务助力晚稻移栽
践初心 办实事 | “职达”家门口:我县举办2025年零工市场专场招聘会
全民健身日丨全民健身“动起来” 冠军之城“热起来”
塘市镇水尾村:“家门口”的暑托班,孩子学习“不掉线”
冠军之城丨我县举行“体彩杯”柔力球比赛
冠军之城丨我县举行“体彩杯”武术交流赛
桂阳三中举行2025级新生军训开营仪式
下载APP
分享到